绿色金融支持全球发展绿色经济
绿色金融的目的就是使我们的融资行动更加环境友好,减少大气、水和土壤的污染,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我们资源使用的效率。
——据新华社9月2日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表示,今年G20首次讨论绿色金融议题,成立了绿色金融研究小组。易纲说:“目前全球面临严峻的环境挑战,发展绿色金融具有重大意义,不仅有助于改善全球环境,同时也能动员更多资金进行绿色投资,有利于提升全球的经济增长潜力。”分析人士称,这一重大创新凝聚中国智慧,将支持全球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
沙中不断拓展能源合作内容
沙特高度重视与中方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希望能将“2030愿景”与中方“一带一路”建设相衔接。沙中能源合作基础良好,希望中方未来加大从沙进口石油,并参与沙特石油产业。同时,愿与中方扩大在工业领域的合作,欢迎中国工业企业赴沙投资。
——据《中国经济导报》8月30日报道,沙特能工矿大臣法利赫表示。
8月29日下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与沙特能工矿大臣法利赫共同主持召开中沙高委会“一带一路”、重大投资合作项目和能源分委会第一次会议。双方就中沙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产能合作、能源合作进行了磋商,围绕基础设施投资、科技合作、推进分委会工作等深入交换了意见。
环保税促进经济绿色转型
征收环保税的基本作用是调整要素比价,让资源、能源消耗变得越来越昂贵。
——据澎湃新闻8月31日报道,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邹骥表示,环境容量的资源(包括能源、土地、生态等)越来越稀缺,征收环保税其实就是来矫正这种要素比价的关系,有利于引导整个经济体向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经济体转型。一旦经济增长来源不再依靠污染,将会引导人们减少排放,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提高,继而有利于人们的健康和居住舒适度。
日前,环境保护税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中国石油产量减少顺应价格规律
中国一贯以低收益从难度较大的油田采油。近一年至一年半,中国存在削减采油投入的趋势。当油价不高时,增加进口对中国更为有利。如果油价超过每桶60美元,那么,中国将恢复原有的产油水平。
——据卫星新闻莫斯科8月30日报道,俄罗斯国家能源安全基金会首席分析师伊戈尔·尤什科夫表示,石油产量减少的情况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国内生产体系中存在巨大问题。这是与当前油价相关的临时现象。他还指出,关于中国减产的新闻可能导致原料价格的临时上涨。他表示:“交易商们首先关注中国和美国的消费水平。关于中国减产的新闻可能导致价格在中国石油进口增长的预期下上涨。油价目前已经突破每桶50美元大关。”
《华尔街日报》此前报道称,2016年上半年中国三大油田的产量下降了7%至9%。该报采访的专家认为,在储备枯竭的背景下,中国将长期减少石油开采。
客观辩证认识能源化工战略转型
科学能源观,首先必须要承认事物客观存在,“因地制宜”是唯物辩证法之根本。要切实依据中国经济发展与中国能源资源禀赋之现实国情,“因地制宜”制定能源发展战略。
——8月29日,我国煤化工专家方德巍在《中国能源报》上撰文指出,当前化石能源发展的最主要问题是如何审时度势,通过大举创新、变革,实现“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绝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我们承认现行任何化石能源的利用方式都存在环境负面影响,也要承认其可依据各自不同特点最终实现高效清洁利用。
行业发展需要市场力量超越政策力量
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初期,政策是非常需要的,也是非常有效的。如果在未来,业界依然只看政府补贴,政府补贴下降,投资也下降,如果政府补贴取消,业内投资就停止,那将是比较糟糕的。
——据新华社9月2日报道,亚洲开发银行技术总顾问翟永平表示,需要用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行业的发展,可再生能源最终要取得良好的发展,一定是建立在市场力量超越政策力量的基础之上。他还指出,世界煤炭储量丰富,人类当前面临的不是煤炭资源问题,而是煤炭消费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按照目前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即便减排目标实现,也无法指望可再生能源。
全球能源需求离峰值还很远
鉴于人口增长下降,我们预计2050年之后的能源需求增长速度低于2.5%。这将促使能源需求达到峰值。不过,能源需求峰值不可能在2050至2060年期间发生。
——据道琼斯8月26日消息,伯恩斯坦研究公司分析师表示,虽然全球能源需求增长正在放缓,但是需求增长至少还将持续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