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成品油价格已连续三个月下跌,继“六连跌”后,10月31日有望迎来“七连跌”。“如果10月31日下调窗口开启,届时国内成品油将会迎来七连跌的局面。”分析师认为,如果后期原油期货反弹乏力再次转入跌势,则原油变化率将会延续跌势,下调幅度逐渐增加,不排除本轮油价下调幅度刷新今年最高300元/吨纪录的可能。
成品油价格下跌,最开心的莫过于有车一族和物流企业。据估测,10月31日,国内有望刷新年内最大跌幅300元/吨的纪录,折算成元/升,以93号为例,下降约为0.24元/升。这意味着“七连跌”后,长春市93号成品油价格每升下降0.97元。
油价下跌,也让航空公司成了受益方。9月5日和10月5日,境内航空公司分别下调了境内航线800公里以上和800公里以内的燃油附加费,其中,800公里以上由120元下调10元至110元,800公里以内由60元下调至50元。
油价跌了,消费者笑了,但是终端零售企业却“哭”了。长春市一家成品油连锁加油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油价下跌,意味着他们库存成本的增加,纯利润减少。“以长春市油价为例,自7月份以来,以93号油为例,每升跌0.73元,就意味着他们每升损失0.4~0.5元。”
“影响国际油价下跌的原因有国际经济原因,也有政治原因。”有分析师表示,导致国际油价跌跌不休的原因之一是全球经济复苏不乐观拖累。再加上各大产油国没有减缓原油产量的意向,导致全球原油供应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此次推动国际油价走势的推手是美国,其希望借机打击俄罗斯、伊朗以及委内瑞拉等国家。
国际油价的持续走低,对于我国经济究竟是利好还是利坏?分析师认为,“目前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接近60%,国际原油下跌,对我国能源储备起到好的支撑。可以有更优惠价格存储大量资源。但有利就有弊。国际油价持续下行,传到下游行业,可能会造成这部分行业出现短期动荡局面,比如塑料行业、服装行业等。”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国际油价下跌,首先对于消费者而言,油价下跌减少了出行成本。其次,作为一种重要能源,其价格下跌也必然拉低下游产业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