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石油天然气价格改革
石油、天然气改革是能源价格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将进一步朝着市场化方向改革,明确提出要择机放开成品油价格。天然气改革方面,采取了增量气和存量气分步推进的策略,增量气价格一步调整到位,存量气是分步到位。居民用气方面,现在主要在建立居民阶梯用气价格制度,这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暂时不会调整其价格。
——据凤凰财经10月21日报道,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一带一路”助力能源安全
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目前我国每年要从世界各地进口大量油气资源,而“一带一路”国家油气资源非常丰富,通过加强与相关国家能源合作,可以为解决国家能源安全问题提供新思路。而且,不仅是上游产业,下游化工行业也要抓住“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发展机遇,力争把“一带一路”战略与加快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结合起来。
——据《中国化工报》10月20日报道,商务部综合司副司长宋立洪表示。
中俄能源合作互利互惠
中国和俄罗斯分别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气进口国家和油气输出国家,油气供需的互补从根本上决定了两国能源合作的必要性和互利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徐洪峰在2015年第5期《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上刊发文章称。
国际石油竞争重心转向市场
回想起来,我们曾将钢铁作为“战略储备”,大兴钢铁铸造,现在钢铁产能严重过剩。中国油企要警惕,避免走这样的老路。现在的重心应从争资源变为争市场。
——据《每日经济新闻》10月22日报道,前中海油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一个能源转型的时代,能源地缘政治也将发生重大变化。过去,国际间的石油竞争是围绕资源展开的,但现在已从争夺资源变为争夺市场。因为供大于求,原来最厉害的是资源国,现在资源国最难受。
八大因素施压能源市场
鉴于短期和长期力量之间的角力产生不同寻常的不确定性,能源市场一直处于动荡之中。2016年,尽管原油与天然气价格在较大交易区间内上下起伏,并且形成较大的波动,但两者会继续双双保持低价走势。而从长期来看,也就是在2017年至2020年期间,我们的基本假设一方面认为原油与天然气的价格走势将会分道扬镳,另一方面则是在很大程度上要越来越依赖于WTI这一全球原油基准指标。
——据中证网10月21日报道,芝商所首席经济学家兼常务董事布鲁·普特纳姆撰文指出,应重点关注推动能源市场动态的八大关键因素的变化情况,其中短期四项因素是美国产量持续增长、中东产量增加、全球增长放缓、厄尔尼诺对美国2015年至2016年冬季的影响。长期的四项因素则是美国液化天然气的出口量、北海原油产量减少、天然气定价与欧亚原油脱钩、美国可能取消原油出口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