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首页 >
  •  热点新闻 >
  •  百家观点 >
    • 观点(2015.11.10)

      发布时间:2015-11-13 08:38:19 阅读:0

    能源转型迫在眉睫

      人类在享受经济增长、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成果的同时,也已逐渐认识到过度使用和依赖化石能源所带来的危机。日趋严峻的能源安全问题、气候变化,以及生态环境挑战,迫使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如何利用能源这一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

      ——据新华社11月9日报道,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在“2015国际能源变革论坛”上表示,在新能源技术、信息技术和全球碳减排压力的推动下,未来世界的主体能源应当是绿色低碳的。我国已经明确,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5%左右,到2030年达到20%左右。

      “十三五”期间节能是关键

      “十三五”期间,节能依然是能源发展的主要环节,战略规划需要将节能(能源需求侧管理)作为平衡能源需求的有效组成部分。以往的能源战略规划主要通过能源强度、碳强度等相对指标进行节能减排约束。“十三五”能源战略规划需要通过能源消费总量、环境排放总量以及清洁能源发展目标来硬化节能减排指标。

      ——据《中国能源报》11月2日报道,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撰文指出,“十三五”将是能源体制和价格改革的重要推进期,需与战略规划保持一致。能源改革虽有共识,但顺利改革是有条件的,主要是能源改革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和公众的接受程度。因此,改革比较好的时机应该是在能源供需相对宽松,能源价格低迷,且可以预期今后一段时间仍将低迷的时期。近年来,国内外能源供需格局产生了巨大变化,十分有利于我国推进能源改革,因此“十三五”能源战略规划需要尽可能体现和促进能源改革。

      能源改革应适应中国国情

      中国的发展不能盲目效仿低碳国家,而要走一条适合自己的能源改革道路。

      ——据中新网11月6日报道,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指出,一个国家走向“发达”不一定要通过“高碳”的发展道路,“高碳”与“发展”间的关系并非必然。同时,他也提醒道,各国国情与特点不同,譬如丹麦在减少碳排放方面一直在全世界遥遥领先,值得中国学习。但基于中国国情,中国的能源改革如果盲目追随丹麦模式,可能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相比较之下,日本等国较为平和的改革方式更加适合中国。

      杜祥琬表示,中国正尽力在2025年使煤炭加石油的消费量达到峰值,以期为之后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做铺垫。到2050年,中国清洁能源的消耗量将力争达到全部能源消耗量的一半以上。他特别提到,目前中国核电年发电量仅占供能总量的2.2%,“核能在中国的发展空间很大,发展核能也是中国发展清洁能源的理性选择。”

      石油巨头盈利或进一步下降

      由于油价近期反弹的可能性不大,且炼油部门利润依然不高,石油巨头在2016年收入维稳甚至增长将取决于其快速削减成本的措施,以及供应链成本通胀对生产线底端的影响。

      ——据汇通网11月3日报道,惠誉表示,石油巨头的利润在过去一年深受油价大幅下滑打压,但是油价大幅下滑所带来的绝大部分不利影响被石油巨头炼油和营销部门的强劲表现所抵消。而随着炼油部门利润下降,石油巨头第四季度的收益可能不会如之前一样。

      商业关系重塑影响世界能源格局

      在未来数年,技术、经济及地缘政治的巨变将重塑商业关系,世界能源格局可能随之面目全非。

      ——据《中国社会科学报》11月9日报道,沙特王国电力及热电联产管理局局长阿卜杜拉·阿尔-谢里及欧洲气候基金会研究员朱利安·波波夫共同撰写的《世界如何确保能源安全》中谈到,世界能源格局的新变化以及地缘政治动荡,使全球能源市场面临衰退风险。如果各国将能源安全定义为“能源独立”,试图完全自给自足,那么可能会造成产能过剩、价格反常,延缓技术进步及经济增长。

      伊朗将成为石化投资沃土

      一旦制裁解除,伊朗将成为石化投资和贸易的沃土。有实力与远见的中国企业家应当把握历史性机遇,积极关注并参与伊朗石油天然气与化工的价值链,根据企业自身优势和战略,选择性地切入项目投资、工程技术服务、设备供应等领域,实现“走出去”与新一轮业务发展。

      ——据中国证券网11月6日报道,亚化咨询《2016伊朗石化报告——未来战略展望》显示。

      投资滞后加大油市不确定性

      业内涌现的项目取消和推后潮,清楚体现了油价大幅波动对投资的不利影响,会为未来埋下不稳定性的种子。

      ——据FX168网站11月9日报道,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秘书长巴德里表示,尽管存在诸多不确定性,OPEC成员国仍准备做出必要投资,应对全球未来的能源需求。他预计,亚洲石油日需求2040年将升至近4600万桶,比2015年的日需求水平高出近1600万桶。


    {dede:include filename=fo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