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015年6月1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日前,工信部原材料司、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等单位共同探讨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编制。近日媒体报道,油气改革的初步方案会在6—7月份出台,并征求意见,按照计划,到年底会有一个最终的方案出来。各方也在期待油气行业从上游开始逐步向全产业链垄断的放开。目前石化行业哪些产业链可以在改革当中得到较大发展空间?国际原油经过去年的大跌后,今年开始了一波反弹。据有关机构分析,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有望带动石化行业景气上行。目前A股市场上的石化板块估值处于什么水平?从一季报来看,业绩是否在增长?
金证券财富中心策略分析师黄岑栋:一季度由于价格出现反弹,已经到60附近,反映在A股上市公司业绩上,可能有点滞后。从今年整个石化行业一季度营业收入来看的话,跌破1万亿,仅有9654亿,历来比较罕见,营业收入同比大幅下降23.42%,净利润仅97亿,同比下降80.67%。从整个盈利情况看,一季度出现恶化,但负债率从50%变成46.3%,出现一定程度改善,这跟去年整个行业低迷导致固定资产投资金额较少有一定关系。往后看,原油价格上涨会逐渐反映到二、三季度的盈利上,对石化板块来说,二季度是相对较好买点,目前估值水平是32倍,从PB上看是2倍,在所有行业里基本上属于中等偏下,投资者值得关注一下。
油价反弹,业绩滞后但是因为估值水平比较低,未来还是值得期待的,目前我国石化行业发展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结构性短缺依然严重,乙烯大部分靠进口,乙二醇2/3靠进口,化工新材料40%依靠进口;部分传统行业产能过剩。这些问题在多大程度上制约了石化行业的成长空间?
黄岑栋:一方面,产品确实存在短缺,使得很多材料需要进口,说明一些产品存在技术问题,需要一段时间进行克服。这使得中国没有整体定价权,产品发展出现瓶颈;但另一方面,有些产业逐渐实现进口替代,毛利可能较高,会对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尤其是首先进入进口替代品的上市公司,可以充分享受毛利高的优势。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石化企业带来相当大的机遇。在目前低油价的形势下,煤化工等子行业是否能够有较大的发展?
黄岑栋:从煤化工发展情况看,比较差,因为化工品分两条路径,一条是煤化工,一条是直接是气头,就是用原油改造的化工品。由于原油价格出现大幅下跌,煤化工成本上的优势基本上没有。一带一路会给煤化工带来什么样机遇?我觉得,一带一路的几条线路都会通过新疆这样一个煤炭资源很丰富的地区,后期基建投资上升,把煤运出来,或是直接当成煤化工品生产出来,运输成本会出现明显下降,对煤化工整体成本有利。另外,西方国家也有煤炭资源,随着产能方面的提升,需要国内公司帮助他们发展煤化工,对于生产出口煤化工设备的上市公司,会有订单上的受益。
石化行业改革将持续推进,常规油气开采准入放开,油气管网放开等政策动向也让相当多的资本心动。准油股份、洲际油气、广汇能源有油气开采行业技术。广汇能源、华信国际、龙宇燃油都拥有一定规模的地方炼厂、也在海外拥有油气资源,有望率先获得油气进口权。这样的公司是否是改革的率先受益者?
黄岑栋:是的。举个例子,有些公司原来是没有原油进口权的,怎么办?它必须要去买进口的、或者中石油、中石化的原油,会有消费税,每吨无故增加830元的成本,使得它们本身的炼油成本提高;另外,油的质量存在问题,生产出来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污染,使得污染治理费用提升。现在,直接拿到油气进口权后,缴税的额度减少,原油质量出现提升,对上市公司,或整个行业产业链都会带来好处。因此,原油进口上市公司肯定是改革的率先受益者。